八不居士

笑談佛法:如何離苦得樂,讓生命更有意義【知定講堂 曹興誠】EP16

笑談佛法:離苦得樂的智慧 在【知定講堂】的第16集中,曹興誠與鄭弘儀輕鬆幽默地探討了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。曹興誠指出,佛法不僅僅是宗教教義,更是一套可以實際應用於生活中的智慧工具,尤其是關於 離苦得樂 和 活在當下 的觀念。他們還討論了如何通過修行來改變個人生活,讓生命更加有意義。 佛法中的離苦得樂 曹興誠認為,苦與樂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,而佛教中的智慧正是為了幫助我們尋找到離苦得樂的途徑。他強調,「捨」 是修行佛法的重要程序,通過 財布施、無畏布施 和 法布施 三個層次的實踐,不僅能夠幫助自己,更能幫助他人離苦得樂。 根據佛教的觀點,苦與樂的來源 都與我們的心態和行為息息相關。曹興誠引用《金剛經》中的一句話來解答現代人的煩惱,他指出,現代人煩惱多,主要是因為 太關心自己,而不關心他人。通過減少對自我的關注,並更關注周圍的人和環境,我們就能減少煩惱,獲得更多的內心平靜。 科學與佛法的結合 曹興誠在節目中還強調了 佛法的科學性。他認為,佛教中的因果關係與科學的邏輯並不矛盾,並指出我們應該從 因 上去解決問題,而不是糾纏於結果。他強調,佛教是一門強調行為和結果之間關聯的實踐,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神秘的概念上。 曹興誠還反對將佛教與輪迴、鬼魂等神秘主義混為一談,他更傾向於強調佛法在現代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。這與現代社會的科學思維方式相契合,特別是當面對生命中的痛苦與困惑時,佛教的智慧可以提供實際的解決方案。 死亡與生命的價值 在討論中,曹興誠引用了耶魯大學 Shelly Kagan 的著作《令人著迷的生與死》,指出 死亡如何賦予生命價值。他認為,死亡並不可怕,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有價值。曹興誠以自身為例,談到他站出來為台灣發聲,抗共保台,這是他認為生命中應該追求的意義之一。 活在當下的力量 曹興誠在節目中也談到了 活在當下 的重要性,並引用了 Eckhart Tolle 的《當下的力量》。他指出,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過度關注過去或未來,這導致了許多無謂的煩惱。而佛教中的禪宗智慧教導我們 活在刀鋒般銳利的當下,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對過去的後悔,並專注於當下的行動,從而減少痛苦,增加快樂。 佛教的實踐與個人修行 曹興誠與鄭弘儀的討論還涵蓋了佛教的 「六度萬行」,即修行的六個階段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和智慧。通過這些修行,個人可以在精神和生活上達到平衡。曹興誠強調,佛教的修行不僅僅是在寺廟中,而應該應用於日常生活,包括在商業和個人生活中的決策。 他還分享了他如何將這些智慧應用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中,幫助他在事業的成功與個人精神的提升之間找到平衡。 曹興誠推薦書籍 在節目中,曹興誠還推薦了幾本對他影響深遠的書籍,這些書籍幫助他理解佛法的深度,並將其應用於現代生活中: 木村泰賢《佛教解脫道論》 Eckhart Tolle《當下的力量》 Shelly Kagan《令人著迷的生與死》 結論 在與鄭弘儀的輕鬆對話中,曹興誠透過幽默的方式將佛教的深奧智慧帶入現代生活。他不僅解釋了 離苦得樂 的核心理念,還強調了 活在當下 的重要性,以及 死亡賦予生命價值 的觀念。通過這次對話,曹興誠展示了佛法的實用性,並鼓勵聽眾將佛學智慧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幫助他們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。 ✴️選讀好書 木村泰賢《佛教解脫道論》 Eckhart Tolle《當下的力量》 Shelly Kagan《令人著迷的生與死》

佛學是科學的?!【知定講堂 曹興誠】EP29

佛教是2500多年的一個龐大思想體系,自釋迦摩尼後,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,再到八個宗派的發展,隨著時代變遷不斷革新。隨著現代科學,特別是腦科學的發展,佛學中的許多概念與科學理論相互印證。曹興誠運用科學的角度,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佛學的核心思想,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與人生的基本規律,從而應對生活中的挑戰。 緣起說與因果說 曹董在本集重點介紹了佛教的「緣起說」和「因果說」,指出緣起是佛法的核心。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這兩個字:緣起。佛法旨在通過理解緣起的展開,來達到離苦得樂的目的。 緣起的三個展開 因果:緣起的首要展開即為因果關係,這與現代科學中的因果律相符。 空性:曹董進一步解釋了佛教中「空性」的概念,強調萬事萬物皆為緣起,沒有獨立存在的實體。 八不中道:龍樹菩薩的「八不中觀」也是緣起的展開之一,它深刻闡述了宇宙的運作規律。 有為法與無為法的區別 曹興誠還討論了佛教中的「有為法」和「無為法」。有為法指的是世間的一切變化、生成與消亡,而無為法則超越了這些現象的變化。曹董引用《金剛經》的話:「一切聖賢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」,指出佛法旨在掌握無為法,以應對有為法中的變化與挑戰。 曹興誠的重點總結 佛教與科學可以相互映證,特別是緣起說和現代科學中的因果律有著深厚的關聯。 透過理解空性和八不中道,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和人生的本質。 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區別是佛教重要的思想核心,幫助我們在世間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安定。 書籍推薦 演培法師《佛教的緣起觀》 敬請觀看並訂閱,按讚、留言、分享,助力推廣本視頻。

人有輪迴嗎?算命有用嗎?【知定講堂 曹興誠】EP31

輪迴與算命的探討:科學與佛學的交織 在知定講堂 EP31 中,曹興誠深刻探討了有關 輪迴 和 算命 的話題,這些問題在現代社會中經常引起爭議。他認為,佛學中的輪迴理論不應該被過度神秘化,而應以科學性和邏輯性來理解。算命是否有用,曹興誠認為,應該更注重個人努力和行為的因果關係,而不是依賴外界的預言。 佛學與科學:離苦得樂的核心 曹興誠在與鄭弘儀的訪談中,幽默地探討了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。他強調,佛教並非只是一種宗教,更是一套實用的生活哲學。曹興誠引用了《金剛經》中的智慧,提出 離苦得樂 的秘訣就是活在當下、減少對自我的過度關注,並以因果為導向進行自我改善。這與他對 民主國家 中「人人都是主人」的理念相呼應,認為每個人都可以主動解決問題,改變生活狀態。 佛法應用於現代生活 曹興誠不僅僅探討了佛學的理論,更深入分享了如何將其應用於現代生活。他提到「捨」的概念是修行佛教的重要程序,布施分為 財布施、無畏布施 和 法布施,這些行為幫助人們在商業和個人生活中實現精神的提升。特別是他強調的「活在刀鋒般銳利的當下」與 禪宗 中活在當下的觀念非常契合,這一智慧可以幫助現代人減少煩惱,增加快樂。 輪迴與因果:科學性探討 曹興誠對 輪迴、鬼魂 和 因果 等話題持謹慎態度。他強調,談佛法應該注重其 科學性,不要過度神秘化,而應從現實中理解因果法則。他引用了佛教的觀點,指出「不要糾纏於果,應從因上去消除」。這一觀點具有深刻的現代意義,特別是在面對人生的煩惱時,專注於行動和努力,而非依賴算命等外在因素。 生命的意義與死亡的價值 曹興誠還引用了耶魯大學 Shelly Kagan 的著作《令人著迷的生與死》,探討了 死亡如何賦予生命價值。他認為,死亡並不可怕,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有價值。他以自身為例,表示站出來替台灣發聲、抗共保台是他個人追求生命意義的一部分,並鼓勵大家同樣要為社會作出貢獻。 佛法修行中的「捨」與「布施」 在修行佛法的過程中,曹興誠提到了「捨」這個重要概念,並將其細分為三種布施:財布施、無畏布施 和 法布施。他認為,這不僅僅是宗教上的行為,更是一種生活智慧,能夠幫助個人在商業和生活中取得平衡與成功。 主要引用書籍推薦 曹興誠在本集中還推薦了幾本值得一讀的書籍,這些書籍能幫助人們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啟發: 木村泰賢《佛教解脫道論》 Eckhart Tolle《當下的力量》 耶魯大學 Shelly Kagan《令人著迷的生與死》 時間軸回顧 00:00 離苦得樂的秘訣 00:47 藏品介紹:15世紀西藏鎏金佛 01:46 觀音菩薩是男是女? 02:19 佛字的梵文「Buddha」的含義 03:21 講佛學要重視其科學性;成佛的定義 04:12 「捨」作為修行的程序 05:45 苦與樂的定義;如何離苦得樂? 07:42 「當下的力量」與活在當下 11:10 學佛後,曹興誠是「苦少樂多」 11:34 抗共保台 12:13 耶魯大學 Shelly Kagan《令人著迷的生與死》 14:46 人生短暫,應該活得像樣 15:23 關於輪迴、因果與鬼魂 17:11 太關注自己帶來的煩惱 19:00 民主國家中,如何做問題的解答者 結論 在本集中,曹興誠以輕鬆幽默的方式探討了佛學中的輪迴與算命話題,並將這些哲學思考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。他強調科學性的理解佛法,並鼓勵大家在生活中應用佛法智慧,實現離苦得樂。對於人生的意義,曹興誠提出了自己的見解,認為每個人應該在有限的生命中尋找價值,積極回應生命中的挑戰與責任。

人有轮回吗?算命有用吗?【知定讲堂 曹兴诚】EP31

在前两集中,曹董精彩地以科学整理佛学,介绍了佛教的「缘起说」、「因果说」、什么是「空性」,什么是「八不中观」,「有为法」和「无为法」的区别,小乘、大乘的区别,什么叫「真空妙有」?什么叫「万法唯识」,何谓「止观禅修」? 本集内容总结如下: 科学佛学中的金钥匙 曹兴诚通过自己的理解,阐述了佛教中的许多核心概念,例如: 缘起说和因果说:一切事物因缘而起,所有行为都有其因果关系。 空性和八不中观:万事万物皆空,只有通过观照和实践才能理解这深奥的佛教哲理。 有为法与无为法:有为法代表世间一切因果律动的事物,而无为法则超越了这些世俗的规律。 禅修与快乐 曹董分享了自己修学佛法后,视角的转变带来了内心的快乐。他指出,真正的快乐不是一时的,而是通过对「无常」的理解,不断调整内心的视角来实现。 他特别推荐了两本书: Eckhart Tolle《当下的力量》 - 让读者活在当下,摆脱对未来和过去的过度执着。 Judith Orloff《臣服的力量》 - 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放下控制,顺应生活的自然流动。 佛教的科学性与因果 曹董还谈到了佛教中的因果法则,并指出佛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。因果不仅是宗教教义,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。 关于算命的逻辑 曹董特别提到了信佛的人不应该去算命,他解释道:算命会让人陷入预测的结果中,反而越来越迷失自己。他不赞同算命越算命越薄的说法,认为这种行为反而让人失去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。即使有神算,也难保其百分之百准确,因此参考价值并不大。 死亡与轮回 对于是否有来生,曹董则以哲学的存在论来分析。他认为,来生的概念是一个假议题,没有必要去过度思考。更应该专注于当下的人生,把握住现有的机会。 曹兴诚的一天 在被问及一天的生活时,曹董坦言,生活无法规划具体的境遇,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,应对变化无常的未来。 相关书籍推荐 Eckhart Tolle《当下的力量》 Judith Orloff《臣服的力量》

曹興誠的佛心智慧 - 從半導體大亨到觀心止觀的修行之路

在商界叱吒風雲的曹興誠,不僅憑藉其卓越的商業頭腦與影響力創造了聯電的輝煌,還以他對佛學的深入研究令人刮目相看。多年來,曹興誠在佛法中尋找心靈的平靜與智慧,尤其對於止觀和觀心的修行有著深刻的體悟。這種精神修行不僅幫助他在事業上做出關鍵決策,也為他的生活帶來了真正的內心安定。 曹興誠的止觀修行 在一次訪談中,曹興誠被問及如何保持在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中依然保持心靈平靜。他的回答並非源自於商業策略,而是來自他長期以來對佛教修行的堅持。 曹興誠(微笑):「佛法裡說的‘止’就是停止一切外界的干擾,而‘觀’則是觀察我們的內心,了解自己的執著和煩惱。只有能夠看透自己心中的幻象,才能不被它們牽著走。」 這段話讓許多聽眾感到意外——身為億萬富翁、聯電的創辦人,曹興誠的思維超越了財富與名利的範疇,進入了精神與心靈層次的修行。他提到自己多年來修習禪宗,特別在止觀與觀心的實踐中獲得了巨大的益處。 禪宗故事:六祖慧能的頓悟 曹興誠喜愛禪宗,特別推崇六祖慧能的頓悟故事。他常說這個故事啟發了他如何在動盪的商業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寧靜。 故事發生在慧能年輕時,他尚未成為六祖。當時五祖弘忍要傳位給下一位接班人,於是要求門下弟子寫一首詩表達自己對修行的理解。當時有一位有名的僧人神秀,他寫道: 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。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 這首詩代表了當時許多人對修行的理解,即不斷淨化內心以達到無塵的境界。然後,慧能寫下了這樣的詩: 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。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 慧能的詩表達了對空性的深刻領悟,最終獲得弘忍的傳位,成為禪宗第六代祖師。 觀心的智慧:從無常到平靜 曹興誠深受慧能的啟發,常常引用這個故事來解釋自己的商業理念。他認為,正如慧能所說的「本來無一物」,我們在生活和事業中所追求的外在成就,其實不過是內心執著的投射。真正的自由來自於看透這些執著,並能夠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。 曹興誠(分享觀點):「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策,無論是商業還是個人,背後都有我們的內心在驅動。如果我們不觀察自己的心,不理解自己的渴望和恐懼,我們永遠無法做出真正理性的選擇。」 他接著說,觀心的修行教會了他如何從無常中找到平靜。商業世界瞬息萬變,企業的起落、股市的波動都無法避免,但觀心讓他明白,這些變化並不影響內在的安寧。 將佛法融入商業智慧 曹興誠的商業成功背後,其實也蘊藏著深厚的佛法智慧。他認為,在事業中,當我們能夠通過止觀的修行看透自己內心的慾望和恐懼時,我們就能做出更加清晰且具有遠見的決策。 有一次,當被問及他如何應對聯電在早期發展中的困難時,他說道: 曹興誠(語重心長):「當時我面臨極大的壓力,但我每天都提醒自己,這一切終將過去。禪宗教我看清無常,而觀心則教我不被情緒左右。當你能夠看清自己的內心時,外界的變動便不再那麼可怕。」 商業世界中的禪宗故事 在曹興誠的世界裡,佛學與商業從來不是彼此對立的。他認為,禪宗的智慧能夠指導人們在商業競爭中保持清醒。就像六祖慧能的故事一樣,真正的智慧來自於內在的頓悟,而非外界的成就。 曹興誠(總結道):「禪宗講的是當下的覺醒,在商業中也是如此。如果你能夠每時每刻觀察自己的心,不被外界的得失所牽引,那麼你就已經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。」 這種將佛法融入現代商業世界的思考模式,讓曹興誠不僅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,更成為了一位懂得生活真諦的修行者。他的觀心與止觀,不僅是對佛法的深入修行,更是他在現代世界中尋求平靜與智慧的鑰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