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是2500多年的一個龐大思想體系,自釋迦牟尼後,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,再到八個宗派的發展,隨著時代的傳播和革新不斷變化。特別是在禪宗六祖惠能的時代,對印度禪進行了簡化和革新。過去的修行程序講究戒、定、慧,惠能認為只要具備慈悲心和平等心,就不需要繁瑣的戒律,並強調「定慧等持」,大大簡化了修行的步驟。
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,特別是腦科學,佛學中的許多智慧得到了新的解釋和印證。這種跨學科的研究不僅增加了佛學理論的深度,也讓這些智慧更加容易在現代社會中應用,幫助人們獲得內心的安定與快樂。
那麼,學佛到底要學什麼呢?曹興誠特別摘錄了六祖壇經中最重要的三段話來解釋,通過這些智慧,我們可以達到自在超越生死的境界,內心總是保持平靜、安詳與自由。
此門坐禪,元不看心,亦不看淨,亦不是不動
修習禪定並不在於特意觀察內心或追求外在的清淨,重要的是超越這些表面現象,達到心靈的寧靜。
外離兩相即禪,內心不亂即定,外禪內定,是為禪定
外部能夠不被對立影響,內心保持平靜,即是達到了禪定的境界。
見性之人,立亦得,不立亦得,去來自由,無滯無礙
能夠見性的人,不受任何限制,自由自在,行事無阻無礙。